减税降费是刺激经济的润滑剂

发表时间:2017-6-20 10:13:21 浏览
   2017年6月7日,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,从今年7月1日起,再推出一批新的降费措施,预计每年可再减轻企业负担2830亿元,合计全年为企业减负超过1万亿元。证券时报发表知名经济学家宋清辉文章表示,减税将会出现一连串的反应,两个最容易受到影响的群体分别是企业和政府。减税之后,企业的支出将会减少,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,利润会增加。政府在减税之后,财政收入则将会受到影响。从最表层的意义来说,减税就是给企业减负,并压缩财政支出。在为企业发展进一步清扫阻碍的同时,严控“三公”经费,调整优化支出结构,加大保民生支出力度,有效保障重点领域支出。
   文章称,进一步来看,近万亿元的减税,将为中国企业释放出近万亿元的经营收入。曾有经济理论指数(阿瑟?拉弗)指出,在高税率的经济体中,通过降低税率,可以刺激经济发展、企业增收、税基增加,财政税收不降反升。因此在宏观经济低迷、经济增速降低时期,降低企业税负将起到全面刺激作用。如果税基增加、财政收入增多,国家将会有更多的资金去扶持企业发展,形成良性循环。
   深层次来看,在企业成本降低之后,企业在利润增多的情况下,可以通过适度下调商品价格使其生产产品更具竞争力。在国内市场中,这种价格下调或者较为稳定的价格,无论是对通胀还是对通缩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。
   从此次减税的力度看,中国一方面还是希望通过减税作为刺激经济向好的润滑剂,另一方面也希望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优势,并保持人民币的稳定性。
   另外,国家在减税之后需要对企业进行引导。在企业因税负降低、压力减轻之后,外界不能把控其获利后的资金流向。这部分资金可以继续投入生产、用于投资、进行科研、增加员工工资;也能够装入经营者口袋,不同的资金用途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。所以这部分资金需要用到能够对企业转型升级、效率提升、竞争力增强的道路上。
   退一步说,减税未必能够完全降低企业负担,只要复杂的行政审批还存在,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还是不容易有效降低。减税降费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,扩大了企业的增长空间,优化了营商环境。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要求,决不能让已“瘦身”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反弹,强调做好动态化管理,规范收费。
   文章表示,对地方政府做好收费规范,眼前最好的建议就是加强监管,加大乱收费、加收费的惩罚力度,必要时纳入刑事处罚。但这种做法可能治标不治本。从长远发展来看,制度创新是做好收费规范的要点,此要点需要围绕改革红利,强制性实施简政放权并强制性从上到下全部落实,否则收效或将会大打折扣。
上一篇:中国营改增政策和管理非常成功下一篇:税总详解六项减税政策 组合发力释放减负红利